大众王财经网

引领性突破穆长春:数字人民币是发展金融普惠的重要推手北京将

大众王财经网 0

数字的普及正成为实现普惠金融目标的重要一分。

“数字是银行为国内零售支付市场提供的公共产品,将促进首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北京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2020年,其初心就是推动金融普惠的发展,金融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20%,所以在数字的试点过程中,成为首都第支柱产业,一直在努力落实金融普惠的理念。”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9月24日第十届支付清算论坛上,对稳定全市经济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就普惠金融的发展以及数字助力金融普惠等问题进行了分享。

普惠金融发展正转型

普惠金融是追求“共同富裕”目标在金融领域的广泛体现,首都金融科技工作快速有序推进,过去几十年里,产业集聚和创新引领效应已经形成,普惠金融已经从概念到不断深入实践,示范作用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发展有了质的飞跃。普惠金融最初是从小额信贷及微型金融等方面开始推进,在2020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排名中,发展至今普惠金融逐步转向“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北京列全球第一。在金融监管门的指导支持下,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的目标。

普惠金融未来需要如何推进?

穆长春认为,北京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新监管试点,普惠金融要确保消费者能够以机会均等的方式接入各类服务设施并获取服务产品;金融机构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成本可承担,确保自身能可持续地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更重要的是,要为有障碍人群、老年人、非居民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人群提供可使用、高效率的产品线。综合来看,也即“服务可得性”、“成本可负担”、“重点人群可使用、高效率”以及“竞争环境公平”等。

“‘守正创新’的数字技术应为市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确保金融产品合法合规和安全有效,不能打着‘数字’、‘普惠’的名义去做监管套利的事情。”穆长春强调。

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是有层次的,包括储蓄、融资、支付、保险、养老金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其中,支付层面的普惠金融是发展的重点,也是我们最常接触的层面。穆长春表示:“支付服务是普惠金融体系的基石,目前在支付普惠领域还存在着“数字鸿沟”;另外全球约有15亿人因无法认证身份而在经济活动中被边缘化。”

穆长春举例道,在一些偏远山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较弱的地方,一些人群难以享受到数字金融技术带来的好处;此外,对于有障碍人群,因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造成不同群体从数字金融服务中获益的能力有所分化,单纯依赖数字技术的普惠服务难以实现便利和高效。同时,一些定位于当地展业的中小银行、微型金融机构由于自身的科技实力较弱,数字化转型困难,难以与型机构竞争,被迫退出一些细分、长尾市场。

数字研发初心是发展金融普惠

支付普惠面临种种难题,数字的普及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推手。数字一方面继承现金法币的需求,一方面有利于降低获得使用金融服务的门槛,对于个人来说,不必开立银行账户即可享受各家银行的支付、转账等服务;对于企业来说,“支付即结算”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以及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数字试点进程中也在不断的落实金融普惠,对比普惠金融发展的要求,穆长春提出数字的优势,一是数字设计上增强了支付服务的可获得性;二是在数字设计上致力降低支付成本,提高可负担性;三是在数字设计上提升支付产品使用效率;四是数字试点中维护支付市场的公平竞争。

对于偏远地区民众来说,数字的账户松耦合设计,使其不必开立银行账户即可享受银行金融服务;双离线功能特性对于网络不发达的地区十分友好,实现随时随地的便捷支付,有利于提高全国的金融服务覆盖率。

对于障碍人士,数字进行了无障碍设计,优化了数字APP屏幕阅读器、语音助手、对比度增强和内容放功能,提升可访问性。

为缓解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不会用、不敢用电子产品的困境,数字可视卡硬件产品;短期来华的非居民如果不惯使用手机APP软钱包,也可以使用可视卡。

“未来将进一步提高数字的可得性,构建分布式数字身份认证体系,为更广泛的群体提供数字金融身份识别与认证服务。”穆长春介绍。

对于运营机构来说,银行不向发行层收取费用,商业银行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的兑换服务费,有助于减轻实体经济负担。

针对公众使用移动支付所付出的隐私成本过高的问题,数字遵循“小额匿名、额依法可溯”的可控匿名原则,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以满足公众对小额匿名支付服务需求,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缓解“隐私悖论”及社会焦虑。

颇受关注的一点是,数字具备可编程属性,可以加载智能合约用于条件支付、担保支付等较为复杂的支付功能,为“三农”、“支微支小”等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创新赋能。

从维护市场公平的角度来说,穆长处指出:“一方面,数字将为不同支付服务机构的创新发展提供公平的准入机会和统一基础设施,促进市场竞争择优;另一方面,利用数字的法偿地位打破支付市场中的机构壁垒、工具壁垒和平台壁垒,实现数字的全场景支付,提升零售支付服务的可达性和社会总福利水平。同时,根据不同的维度划分,数字钱包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满足市场主体多场景、差异化、特色化金融创新需求。”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