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以往的定投文章中,东吴智慧医疗率先披露了三季报,相信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结论:一般来说,该基金三季度末股票仓位达到86.17%,波动的基金更适合定投。
还是老例子,其中前重仓股仓位接近70%,假设现在有A、B、C、D四款基金产品可供我们选择定投,该只基金对医药股的持仓相对集中。该基金三季报投资策略提及,每次定投100元,“三季度继续配置高景气的创新药产业链和医疗服务,投资次数都为五次,看好CXO(医药外包)业绩高增长的确定性和持续性,第六次时选择赎回。
定投过程中,看好医疗服务龙头强者恒强的竞争优势和量价齐升的消费升级趋势。医药行业短期可能会因为政策因素或者市场系统性风险而带来回调,假设四款产品的净值变化如下
从中可以看出,但中长期看,四款产品相同的是起始的净值、最终的净值都是1,考虑到终端需求的刚性和升级属性,不同的是波动率。
上图中,考虑到创新驱动的供给端持续迭代升级,蓝色代表的A产品完全无波动,红色代表的D产品波动最。
那么,经过四次投资,不考虑分红及费率的影响,我们获得的收益率分别是多少呢?
波动率:A<B<C<D
收益率:A<B<C<D
当然上面只是基于对基金净值的简单假设,实际投资可能和这个差别很,但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起始净值和最终净值一定的情况下,高波动品种平滑成本的效果更好,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收益。
02
如果按照这个结论,那主打稳健、走势相对平稳的FOF产品显然不符合标准。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8/2/22-2021/9/30。上述数据仅为指数表现结果,最终的投资收益结果和所投资的基金有关,可能和指数表现结果存在较的出入。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但非常神奇的是,从国外尤其是美国的经验来看,FOF产品经常被作为定投的对象。
到底怎么回事?是美国人不了解定投的特点吗?还是说我们前面的模拟测算有误?
都不是,且听Joker一一道来。
首先,问各位小伙伴一个问题:家有没有想过,将来退休之后的养老钱从哪里来?
分人应该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那肯定是每月定期从那里领取的养老金啊!
同样的问题,如果让美国人回答,那答案就不一样了。
与我们的退休金总额主要靠收取的社保来支撑不同,美国更多靠的是企业年金计划(DC计划占绝对地位)和个人退休金计划(即IRA)。
简单来说,企业年金计划就是公司交一分钱、自己交一分钱,两分钱一起存在个人的养老账户里,作为退休后的养老金。
而个人退休金计划就是自己为自己提前储备的养老金。
无论是企业年金计划,还是个人退休金计划,存进个人养老账户里的钱都不是一次性投入的,都是分批次存入的,例如每月发工资的时候就存入一笔。
这其实就是“定投”。
存进去的钱,是类似我们存进银行里面做定存吗?
并不是。
在企业年金计划和个人退休金计划中,每个人对于自己的退休金用来做哪些投资是有自主权的,也就是说自己想投啥就投啥。
而分美国人会选择基金,其中又以FOF产品为主。
也就是说,在美国,在年轻的时候通过定投FOF基金为自己退休后的养老生活未雨绸缪,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
03
所以,回到文章一开始的问题:FOF基金适合定投吗?
其实这个问题没办法直接给出一个YES或NO的回答,因为目的不同,答案就不一样。
如果是想要更好地发挥定投分摊成本的效果,那么可能选择高弹性的股票型基金或者混合型基金更为合适;
但如果是以养老为目的的长期投资,那定投FOF基金反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比短期收益,养老钱更看重的是长期的平稳性。
而FOF产品基于资产配置的角度,通过遴选业绩优秀的基金,二次分散风险,进一步平滑组合波动,与养老投资的追求不谋而合。
也正是因为这样,目前国内外的养老主题基金,基本都是以FOF的形式运作。
为什么要通过定投的方式准备养老钱呢?
因为养老钱并不是一笔小钱,我们是很难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的。
借助定投的方式,相当于将这笔钱平摊到30~40年的工作生涯中,这样对当前生活的影响就很小啦~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