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不太受人关注的实验,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03%。本基金为上市可交易型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昆仑也是今天才看到。据说有个西格尔教授,金融界基金数据显示,他做了一个研究,近1月本基金净值上涨0.78%,他选取了1972年的1000家基金做长期收益率的研究回测。
可是他发现到了2012年,近3个月本基金净值上涨20.82%,这1000家基金只存活了86家。
而其中有38家的长期收益率,近6月本基金净值上涨7.25%,竟然没有跑赢西格尔常量6.6%;最终超过西格尔常量4个点的只有12家基金公司。
获得长期收益率第一名的是红杉基金的14.2%;这是巴菲特的朋友比尔.鲁安创立的基金!
何为西格尔常量?就是说股市并不是变化莫测,近1年本基金净值上涨24.48%,股市长期的收益是一个确定的常数值,以来本基金累计净值为2.3054元。本基金以来分红0次,就是6.6%(剔除通胀),累计分红金额0亿元。目前该基金申购。基金经理为蔡卡尔,考虑通胀就是8~10%。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到底是什么让这些基金走了麦城呢?这特别值得我们这些准备长期投资的人思考?
市场环境不好,自2017年05月31日管理该基金,基金清盘一定会变多,任职期内收益134.96%。牛志冬,像现在基金公司疯了似的发新基,几年之后一地鸡毛之际,不知多少基金会清盘。
即使不清盘,又有多少基金经理的任期能够十年以上。多是几年就换人了,一人一个风格,你让基民如何长期投资。
其实基金长期投资就是个伪命题,如果我们只想获得西格尔常量,那没问题。但多数人是想着一直拿着一直20~30%这样的收益率,甚至这都低了,两年一翻倍那是最好了,都是这两年行情给惯的。
2021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8.31%,混合型基金为7.66%,QDII基金为8.7%。要是和西格尔常量比的话都是高的,即使拉长时间看业绩也远超指数。
A股市场散户占比较,容易受情绪面影响造成波动,再加上定位于融资,受政策面扰动也很,那么专业机构获得超额收益也就更加容易。
由于这种特性,造成了基金投资可以换得不错的高收益,吸引了分股票投资者进入。基金既稳健又有不错的收益,当然家都喜欢了,而买股票就没那么幸运了。
今年上半年,全市场4368只股票中有2126只上涨,占比48.67%,不足半数。
同期,主动管理权益型基金合计2831只,其中2412只基金上涨,占比85.20%。
从盈利股票和盈利基金的占比情况看,持有基金获取正收益的概率于持有股票。
从整体中位数来看,基金的收益要比股票收益相对平滑和稳定,而股票各种指数起伏很,放到个股里面就更不用说了。
但话又说回来,基金总共一万多只,投资基金的基民不可能全买完,多的买几十只,一般的也就买几只吧,那这样看来其实波动和风险和股票还是差不多。
买到好的撑死,买到差的亏死,最重要的是你交给打理的基金经理靠不靠谱很难评估和预判。昆仑这些年阅人无数,也只能很难看透。市场在变,人也在变,需要双重把握,而且你不知道人变了。
基金的收益也受市场行情和环境的影响,如果真要买基金,还是买那些持仓比较均衡的主动基金经理,主题型的可以在合适时间当成一种配置工具。
但从另一方面讲,股票也有基金比不上的优势,股票投资更为灵活,而且在研究上更简单,聚焦几只优质股票,不跟随市场热点,其实股票投资也没有那么难。
昆仑是股票和基金都有的,虽然都是在权益市场上摸鱼,但是两种资产都有各自配置的价值。正所谓小孩子才做选择,人们都是全要的。
我们把基金组合建好了,把股票底仓夯实好了,其他时间就是观察市场,谨慎出击小心驶得万年船,一年抓住一两个机会就行了,其余时间看戏即可。
市场就是这样,一段时间让你觉得什么都是厉害,逻辑无敌,估值合理,股价上涨。一段时间又充满这疑惑,觉得啥都变了,逻辑不存在了,股价下跌,估值感觉好高。
这种变化在一年之中要来好几次,白酒,医药,新能源都是这样。没有什么是完美无瑕的逻辑。哪有那么完美的一直上涨,天天涨。
要真正的逆向思维,在自己最难受的时候买,最得意的时候就考虑卖。基金投资和股票投资都是如此,逆向策略是个比较安全的投资方式。
新能源昆仑觉得三年维度看,现在还在底,锂电池会不会过剩,一定会的,只要是制造业就逃不出周期,但现在远没到周期顶点。
按照各家扩产的进度,周期顶点看到2023年中期后,也不排除新能源车,储能销量超预期顶点到2025年。
三年维度看,现在各家业绩还在山脚。估值维度看,目前刚刚过美林时钟的中线。综合起来,股价可能刚刚还没过中线。
无论是基金还是股票,都要有前瞻性的眼光,不能只盯着现在和过去的龙头,还要坚定地看到未来,成长股投资是市场上唯一的主线,没有成长就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