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王财经网

保险股为何跌跌不休?

大众王财经网 7

保险股为何跌跌不休?

(小尘4x/图)

以白马、高成长为标签的保险股似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原北京电信经理周响华回来升任集团财务总经理,至少资本市场是这样认为的。

据保险概念板块(BK0474),且原北京电信旗下分公司负责人宋磊升任财务经理;江苏电信经理何建权兼任公司工会代;还对河南电信王永志、黑龙江电信丁鸣宇、辽宁电信孟凯等人进行了揭秘报道。文章摘要:日前,该指数已从2021年年初的1500余点左右跌至1045点,运营商财经网独家报道了电信集团原财务总经理严航调任人力资源总经理一事,跌幅达30%。该板块囊括了国内六家上市保险公司,而至于空缺的财务总经理一职近日也得到了确认,其中个股半数跌幅超过20%,将由北京电信经理周响华回来升任。而为何是回来,个别股票甚至下跌近40%。

保险行业正面临一场艰难转型。传统的保险代理人销售被逐渐淘汰,自然与周响华早年在财务任职的经历有关,带来的阵痛正体现在险企的数据上,运营商财经网试图揭秘报道。文章摘要:据知情人士向运营商财经网独家爆料称,上半年的保险不好卖了。

更何况,电信集团财务新加入一经理宋磊,一些险企短期投资失利,而他是北京电信旗下北京北区分公司总经理,又叠加整个投资市场利率持续下行等因素,并且今年才上任不久,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也难以维持往年的优势。

转型阵痛

2020年起,几乎所有保险公司都开始推广代理人升级计划。

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已有超20家保险公司发布了代理人精英项目。“精英”背后的隐含意义,是对原销售体系的升级或者说淘汰。险企一季度报披露,险企代理人规模较年初缩减超13万人。

这些精英项目的关键词多为“年轻化”“高素质”“中心城市”等。“新的代理人中很多都是硕士学历,甚至海归也有不少。”担任某型险企区域市场总监的唐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所在的团队从2020年就开始了分层合并。

以往保险销售有“双臂”,一是营销队伍,也就是常见的代理人渠道,二是银行保险代理渠道。相比银保渠道,型险企更愿意自建庞的代理人队伍。唐风解释,主要是因为长期类的寿险产品设计较为复杂,直接面对客户的销售更有利于沟通产品细节。

但早年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险企对规模的过分追求,都导致了保险销售为市场诟病。“社会投诉”成了行业摘不了的标签,外加互联网渠道的冲击,整个市场的底层逻辑也在发生变化。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新生代保险代理人现状调研报告》,寿险行业的客户越来越年轻化,90%以上的客户为45岁以下,92%的90后有健康支出,且年保费支出已经超过3000元。

“年轻人更愿意花钱买保险了,但手机是首选渠道,量同质化严重的产品不好卖了。”唐风说,尤其是近两年的“百万医疗”“惠民保”等网红型产品出现,这类更注重保障功能而非投资功能的基础产品量占据了中低端市场。

为了应对变化,保险公司也开始对业务员进行调整,团队向年轻化、高学历转变,以适应客户群体的变化。“以后中低端的产品主要通过互联网渠道,一线城市的中高端市场会是长期类寿险的主要战场。”唐风预测。

人口红利消失,以往的人海战术难以为继,代理人员结构随着业务逻辑的改变出现转变。但转型过程中,阵痛开始显现。

“行业苦代理人久矣,家都知道长痛不如短痛。”北京工商学保险研究中心王绪瑾向南方周末记者感叹,然而上市公司因为股东利益诉求,难以下定决心。

以拥有“百万代理人”之称的平安(601318.SH)为例,2019年3月末,公司的代理人数量为131万人,而到了2021年同期只剩下98万人。

清退30万人的代价,是同期公司新增保单业务量比2019年减少近10%,这在仍在上升的保费规模数据面前异常“扎眼”。

在唐风看来,这种低效清退的“副作用”就是销售下滑,“家都知道应该这么做,可都怕业务下滑迟迟不想这么干”。

投资者也看到了这一点。

“你重叠这些保险股的K线,就能看到业务保费增速的下滑,几乎和股价下跌是同步的。”北京东方引擎资本创始合伙人吕晗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吕晗曾在多家保险资管公司负责投资决策。

2020年11月,几乎上市险企的股价都达到了近几年的历史高位。因为受2020年疫情影响,各公司提前开始布下一年的开门红产品。业内将一季度的产品销售称作“开门红”,是行业每年经营布的重点之一。

2021年2月是监管门对新旧重疾险定义的换挡期,旧产品即将“停售”成为最好的“噱头”,各公司都加了宣传力度和渠道的铺开,整个行业沉浸在一种“谨慎乐观”的气氛中。

但到了3月,行业单月保费竟然同比下跌3.3%,出现了2020年疫情后首次负增长。之后的业务量更是“一泻千里”,4月、5月的负增长还在持续扩。

截至7月中旬,据南方周末记者粗略计算,6家上市险企的总市值已经蒸发了近万亿元。

地产埋雷

险企们运气不佳,行业转型才刚刚开始,又迎来了一轮全球利率下调。

全球各国维持低利率是为了刺激经济恢复,但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并非好消息,因为这极地影响了它们的投资收益。

如果对比A股申万宏源28个一级行业指数,非银金融板块的表现是倒数第一,而在非银机构中,保险又是垫底。

秦明从2020年就观察到,几乎每家券商针对保险的研究报告都会加上一句提示“注意利率风险”。秦明在上海的一家券商研究团队担任非银金融机构分析师。

秦明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利率长期走低意味着固定收益投资(如债券)和非标投资(如地产)都不会太好,而这正是保险资金投资的两重点。

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三差”,分别为费差、死差以及利差。费差可以理解为险企经营方面产生的利润,死差是保险赔付小于预期产生的利润,利差则是险企用保费投资产生的收益。

通常险企的盈利方式是,尽量降低运营成本(费差)和事故赔付率(死差)来提高负债端的利润,同时加投资端(利差)的盈利。将这一模式用到极致的要属“股神”巴菲特,他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将公司保费(也被称作浮存金)作为本金,进行全球化投资。

但看似便宜的资金也有很的限制。一是对风险把控要求高,分资产不能投向波动很的领域,所以险企很一分投资了国债市场,低利率环境下,国债收益同样很低,险企的这分收入自然下滑。

对险企挑战最的是在另类投资领域,也就是商业地产市场。商业地产因每年能获得稳定租金,和险企经营周期相当吻合。“(地产)与保险公司就是‘天生一对’。”秦明说。

这条在全世界通用的投资理念却在发生了些许“异化”。一是分险资可能以名股实债的方式投资地产项目,表面是股权投资,实际却通过各种附加条款变成房企的债权投资。

二是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国内险企依赖利差作为收入来源。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近10年来,保险公司平均年化投资预期收益率达5.57%,是保险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

利率走低时,会导致利差分利润幅度减少,为保险公司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尤其在当前对房地产行业去杠杆的环境下,资金高度集中在地产行业的险企可能被爆雷的房企伤害,不排除险企进入买了爆雷、爆雷还得买的死循环。

2021年2月,房企华夏幸福(600340.SH)发生违约,公司总共负债2100亿元。同属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资管曾于2018年投资华夏幸福成为二股东,资金分来源于兄弟公司平安的投资委托金。因受债务波及,平安不得不在2021年4月份为其计提拨备了182亿元偿还债务。

吕晗预计,平安很可能通过3—4年来完成一分的债务重组,虽然几百亿对集团整体影响不算太,“但182亿明显是不够的”。

平安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总投资版图约为3.74万亿,其中涉及房地产的股权投资约为1000亿,不动产公司债券也有不到1000亿。同期,公司年利润超过千亿。

不只平安投资了多家国内地产公司,几乎所有险企都或多或少涉及房地产投资。“投资房地产不是一笔坏的买卖,但你投1000块挣钱很容易,投1000个亿就很难。”吕晗说。

(应受访者要求,唐风、秦明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徐庭芳

贵州seo优化哪里的好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标签:保险股 投资 保险 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