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当时波及到了香港,在那时,香港刚回归祖国,能否打赢这场金融危机关乎到尊严和自信。
正如叶海林所言,当年之所以要抗住1997年的金融危机,其实是为了香港。不论是经济上还是情理上,我国都不允许香港在当时的金融危机中垮掉。
现在回到1997年,捋一下当时金融危机爆发的开始。
新自由主义经济下的暗流
一切要从泰国开始说起。当时的泰国市场美元的占比非常,达到80%以上,由于泰铢的需求降低,不得不将泰铢与美元的汇率强行绑定。这就导致了市场的汇率和银行的汇率完全不一致。这在当时被称为“联系汇率”,目的是为了保持货币市场的问题。
打个比方,从银行那里,1美元或许只能换到5泰铢,但是在市场上1美元或许能换到10泰铢。而银行的汇率就是由“联系汇率”的政策所决定的,而市场上的汇率,则反映了货币的真实价值。
这一情况是由当时盛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引起的,发达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亚洲地区,导致了亚洲出现了量的外资流入,这些外资投资的企业基本以制造业出口为主。在当时经济全球化的时期,制造业出口会为经济贡献巨量的动力。
这导致了,主要的经济市场都掌握在了外资手中。以美元和欧元为主的自由兑换货币占据了亚洲的货币市场,让本国的货币失去了价值,而为了保证本国的发展,不得不采取措施,稳定汇率,防止货币无休止贬值。
了解了1997年金融危机的背景,接下来就是始作俑者“金融巨鳄索罗斯”的登场。
经济哲学家索罗斯
早在1992年,索罗斯“量子基金”曾经针对英镑进行过一次“做空”的操作,利用了英镑和德国马克的汇率差,让原本70亿美元的英镑借款仅在德国和英国转了一圈,就得到了15亿美元的差价收入。
有了先前利用汇率之差的做空经验,索罗斯在1997年看中了泰铢货币市场。
在此先解释下何为做空。
以通俗的案例来讲,你的朋友拥有一台价值300万的跑车,你向朋友借来这辆跑车,商定租金每月5万元,答应3个月后归还。
但是,嗅觉敏锐的你发现这辆跑车将在未来3个月内贬值,于是借来的第一天,你就将他转手卖出,获得300万的货币资产;在3个月快到的时候,跑车的价格已经贬值到了200万,于是你又将它买入,连车带息地还给了朋友。最终你净赚85万。
在上述过程中,利用了商品的价值、市场的波动、货币的职能进行的操作就叫做做空。
带入到上述的公式,这次我们将泰铢看成商品,美元作为货币,借你泰铢的朋友就是泰国银行。
假使我们向银行借100万泰铢,为期3个月,此时我们将泰铢卖出去,获得了10万美元,而泰铢却因为市场波动持续贬值,在3个月后,1美元已经可以买到20泰铢,那么此时我们只需要花5万美元买回100万泰铢再还给银行即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净赚了5万美元。
这就是货币的做空。而这也正是索罗斯的手段。
而实际上,这一过程更为残酷且阴险。
1997年,索罗斯以量子基金的名义,以巨额资产抵押为担保,向泰国银行借了数百亿的泰铢。在几个月后,索罗斯将这些泰铢在泰国各银行兑换成美元。
货币的兑换在市场上都是看得到的。如此巨额的兑换让其他投资者们对泰铢市场起了疑心,于是也纷纷开始抛售泰铢。于是市场的波动便开始了。
索罗斯看准了这一市场行为,在他的搅动下,量泰铢遭到抛售。这意味着,原本国内相对固定的商品价值现在对应了更多的泰铢,这导致了泰铢价值不断下跌。而泰国银行虽然做了反抗,但是外汇储备有限,这分资产不足以填补市场上已经出现的量泰铢。
7月2日,耗光了外汇储备也无法补救市场信心的泰国银行,宣布放任泰铢汇率的自由浮动,这意味着索罗斯的胜利。也宣布了泰铢市场波动的正式开始。
最终泰铢贬值60%,股市狂跌70%,56家银行相继倒闭。
随后的操作便是等待借期一满,用少量的美元买回泰铢还清借款即可。
但货币的贬值、股市的下跌所带来的危害远不止如此。
泰铢的贬值导致除出口业以外的外资纷纷撤离,泰国市值1100亿美元的外资市场走了个半,而房产和企业资产也幅度贬值,被外国资本纷纷收购。泰国苦心经营的市场被人廉价捡走。经济一下子倒退20年。
这都是因为货币下跌所导致的外资购买力上升。泰国的财产在这场做空中,最终变得一文不值。
谁能想到在前一年,泰国的经济增长率还保持着9.2%的高水平,正欣欣向荣呢?
随后,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资本们又相继对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印尼等国出手。在资本巨头们的攻击下,这些的货币纷纷出现暴跌,并连带造成整个亚洲的股市下跌。各外贸公司撤资倒闭,工人失业,资产贬值,经济一片萧条。
“索罗斯们”在对亚洲四小虎、四小龙快收割一遍的时候。他们盯上了。
踢到了铁板的“索罗斯们”
可以想象,假使也遭到像泰国、韩国一样的冲击,那国内本就不发达的经济环境将彻底崩盘。整个亚洲经济将全沦陷。
从整个历史的眼光来看,亚洲的金融危机让诸多银行倒闭,外资流出,资产贬值,由此导致的股价下跌、货币贬值,以及进出口行业的清洗。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货币的贬值。
幸运的是,在当时拥有超过1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对金融危机早有预感的从一开始就坚定了要保持不贬值的决心。假使像其他一样,让货币的价值交给市场,来“补偿”经济泡沫的崩塌,那结果只能是像其他一样,迎来经济萧条。
而应对金融危机的核心战场,就在香港。
在当时,香港是第世界金融中心,是国内民营资本的汇聚之地,是亚太地区最发达航运枢纽,持续拥有内地的“第外资”。做空香港一事,一旦被索罗斯等炒家们得逞,导致的不不仅仅会是香港本身经济的崩盘,更是整个对外贸易的重创。
因此,救的首要目标,就是救香港。所以,势必要抗住这场金融风暴的肆虐。
索罗斯等人到了香港后故技重施,将港币作为做空目标。按照以往的手段,索罗斯等人应该向香港的银行借港币。然而当时的香港财政司早有预料,敏感的他们在察觉到有人图谋不轨后,立刻幅上调了拆借利率。
这样的举措下,港币的流动性严重下降,一段时间过后,许多银行在金管结算账户上的港币余额已经不剩多少,增加的借款成本严重阻碍了索罗斯等资本巨头的筹钱进展。随后香港财务司再一次发出通知,要对反复通过流动性机制向金管借港币的银行作出惩罚。
然而借港币的又怎么会只有试图做空的索罗斯们?真正需要借款的还有哪些普通企业和民众们。而财政司的政策却让他们的一切融资行为都困难无比。
这直接导致了当时虚拟资产化的股市和楼市出现严重的资金短缺,股价和楼价应声下降。而散户们在这种情形下,只能抛出自己持有的股票及时止损。这又进一步促进了股市下跌。
做空还没开始,香港经济就受到重创了。
而股市的下跌也正在索罗斯们的算计之中。对于做空这一操作而言,做空货币只是一种方案,先前选择货币来做空,是因为货币显而易见地会贬值,而这次股价的下跌若也在预料之中,那为何不能也拿来做空。
索罗斯们这次不仅要做空货币,还将手伸向了港股和期货市场。而它们的价值指标,就是恒生期货指数。
这一次香港经济危机四伏,香港压力陡增。而市场上港币的流动性幅下降,资本严重短缺,对市场开始担忧的人们开始抛售自己的港股资产,这让原本就已受到冲击的股市雪上加霜,港股开始暴跌。
而这正中了索罗斯的下怀。市场的不自信加上索罗斯量抛售港币的火上浇油,让港股的恒生期货指数从15000狂跌至9060点。财富缩水7成以上。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先前买入的股票存货不断抛售,将手中港币不断地兑成美元,就可以让股市和汇率不断下跌,并在期货的交割日当天,让恒生期货指数跌到他们能仅以一小笔资产便能完成交割的程度,便可获全胜。
在1997年10月到1998年1月,索罗斯一共抛出1000亿港元,香港股价暴跌6000多点。
眼看着“索罗斯们”就要胜利了。然而也开始进场了。
在原本的自由市场经济下,香港一般只参与基本的政策实施。但这一次,香港直接下到了整个市场中来。
面对索罗斯试图做空期货市场的想法,对他最沉重的回击,就是市场有足够多的资本来接受他们所抛出的股票。而这要求买家有堪比索罗斯及背后所有巨头的笔资金才能完成。
面对金融危机的来袭,早有预料的,早早地便将央行和国行两位副行长派往香港,确保在打赢汇率一仗上,对香港资金方面的支持。
在1998年8月28日,恒生期货的交割日当天,索罗斯们和的决战打响了。
开市后,有条不紊地将索罗斯抛售的33种成分股一一收入,索罗斯卖出多少,就买入多少,持续的买入让恒生指数不跌反升。而此时的索罗斯也发现了这股背后的神秘资本,于是发动盟友开始不计成本的抛售股票存货,期望这股神秘资本无力吃下后放弃抵抗。
然而索罗斯没有如愿,有了央行和国行的外汇储备,索罗斯抛多少,就吃下多少。当日的交易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790亿港元。当日收盘时,恒生指数最终收在了7851点。高于做空集团合约规定的7500点。索罗斯的做空计划最终告破,亏损20多亿美元。
这场金融保卫战,让资金因持续买入股票而成为了许多企业的股东,而港股的下跌则让民众们的财富严重缩水。据统计,全香港人财富蒸发2.2万亿港元,楼市的下跌让每位业主损失267万港元,平摊下来,每位香港人损失100多万港元。
最终的结果是,成为了亚洲金融风暴中唯一未受严重影响的,进出口产业中仅有11%的易代替产品受到冲击。汇率保持了稳定,让随后的成为了亚洲市场振兴的中心。
而这,都是因为保住了香港这个国内与国际接轨的贸易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