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樊红敏 北京报道
近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由2021年初的21.20亿元增加至6月末的46.10亿元,资产管理规模增长117.45%。
此外,《经营报》记者根据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数据统计发现,截至2021年6月底,期货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业务规模为2681.75亿元,较2020年12月底增加484.75亿元。而在2018年底,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仅1249亿元,较2017年的2458亿元,几乎“腰斩”。
期货资管何以升温?
进入回升期
事实上,2020年以来,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就已进入恢复阶段。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期货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业务规模为2197亿元,较2019年12月底的1428亿元增加769亿元,增长53.85%。截至2020年底,期货公司资管产品数量共1262只,产品规模同比增长52.57%。
本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9月15日,今年以来,中基协登记的期货公司集合资管产品达475只,2020年全年中基协登记的期货公司集合资管产品为436只,2019年全年中基协等的期货公司集合资管产品为309只。
某券商系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管理层人士表示:“从我们做和规划的角度来讲,期货资管确实进入了回升期。因为2018年发布的资管新规(即2018年4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其实是一个节点,2019年整个行业都在延续资管新规的整改工作,到2020年有一分公司也依然在整改,但是资管新规的影响已经基本消化掉了,所以也算是有一个小低点之后的回升。”
多因素促升温
上述券商系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管理层人士分析认为,从政策导向上来看,监管其实是进一步放开了期货资管业务上的限制,意在拉平期货资管跟券商资管、基金、基金子公司等资管细分领域制度标准,避免其他资管机构有政策逃离空间。
从业务上讲,期货资管在经历了资管新规发布之后的低点期之后,反而让一些有自主管理能力,有志于发力期货资管业务的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做出亮点,比如,瑞达期货在CTA产品策略方面表现突出。
另外,在金融行业整体向财富管理方向转型的趋势下,券商系、银行系期货公司也需要期货资管去寻找好的资产端来匹配财富管理业务,因此对期货公司发力资管业务也给予了力支持。
瑞达期货上述公告提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机构对CTA的认识进一步加深,CTA具有逆周期性及与债券类、权益类投资策略低相关性的优势,可有效分散投资风险,因此机构投资者的配置意愿提高,目前以私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客户在公司客户权益和手续费收入的贡献占比逐年上升,且增速最快,符合期货市场“机构化”趋势。
对于期货资管增长的背景,南方某期货公司管理层人士则向记者表示,之前固收的信托风光不再,房市和资本外流受到抑制,市场对资管业务的认知进入了新的层级。如,信托行业在监管持续收紧,管理资产规模下滑的情况下,进一步打破刚兑,一些高净值客户、机构资金开始转向包括期货资管在内的资管市场。
“创新”涌现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资产规模回升背后,分期货公司也在“创新”其资管产品。
记者注意到,近期市场上不同期货公司发行的多只债券投资类资管产品在募集,这些期货资管产品的特点包括,资金用于投向固定某单一地区城投公司发行的多只债券产品,年化收益达到了8%左右,另外设有一定比例的超额收益。
根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暂行规定》,一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于同一资产的资金,不得超过该计划资产净值的25%。
“为满足集中度要求,本产品在募集期过后,需至少持仓4个标的。” 记者获得的某投向为北方地区某地市投债券的期货资管产品资料中提到。
此前,在监管降非标、压缩融资类业务背景下,某代销多家信托公司信托产品的第三方财富平台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在三方市场上销售的政信类产品(不包括直销产品)概有40只左右,其中约40%被包装成投资单个融资主体所发行债券的投资类产品。
类似的做法也出现在了私募基金领域。本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不乏投资单一债券的私募基金产品,这些产品年化收益率可达8%以上,所投债券多由地方城投或国企发行。
某私募基金公司从业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私募基金设计发行的投资单只城投债的私募产品,或者期货资管公司受限于监管政策要求,设计的投资单一地区城投债的期货资管产品,实际上就是为了吸引原来非标产品投资者。
公开报道显示,有地方监管门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了《关于辖内信托公司做好2021年“两项业务”压降及风险资产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主要针对分信托公司将融资类信托包装成投资类产品绕道监管、资金流向悖于政策导向的情况,并列出6类属于非投资类的信托项目。其中,“对单个信托项目定向发行的私募债投资”是被列出的6类非投资类信托项目之一。
(编辑:郑利鹏校对:颜京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