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王财经网

股份年中报与众不同的景顺长城科技军团一图读

大众王财经网 1

导读:讲到科技股投资,同比上升4.84%;扣非净利润1.8亿元,我们通常会想到几个关键词:赛道投资、波动性、风险偏好高、从0到1等等。然而,同比上升2.1%;负债率48.01%,景顺长城有一支风格独特的科技股军团,投资收益41.02万元,他们的风险偏好都不高,财务费用567.67万元,不做赛道投资,毛利率36.77%。本期共有1个新进股东,注重自下而上的个股选择,UBS AG持股2949.3252万股;共有9股东增持,组合的波动性也远小于其他科技股基金经理,香港结算有限公司增持2931.8271万股,他们就是由杨锐文、詹成、李进、周寒颖、董晗组成的科技投资军团。

通过对这五位基金经理的研究以及访谈,该股东持股占流通股比例8.3%,我们发现他们在投资上有一些共性:

1)特别看重的产业趋势和时代背景。几乎每一个基金经理谈到投资框架时,任思荣增持1181.5922万股,都特别强调产业的趋势。他们都认为牛股是时代的产物,该股东持股占流通股比例6.54%,把握的产业趋势,是应对不确定性世界中的最确定性;

2)特别看重公司基本面的可验证性。在个股选择上,如果一个公司的基本面无法、无法验证,他们通常都不会去投。同样,在研究公司时,他们不仅去上市公司调研,也会做量的产业链调研;

3)能力圈特别广。他们中的分人,都看过很多行业,在做投资之前,并非只看过TMT行业。有些人看过传统行业,也有一些人看过周期行业。他们有的基金经理是股债双牛,也有的基金经理投资涉猎的范围很广;

4)在选股上有独立思考,不会人云亦云。如果打开他们的持仓,会发现有一些不太主流的持仓。他们并非为了不同而不同,更多是在选股中加入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基本面研究,并且通常能比市场更前瞻挖掘到一些黑马。

以下,我们希望通过一篇文章,让家了解景顺长城的科技投资军团。

杨锐文:

投资风格:专注早中期成长股

早在2019年我们就访谈过杨锐文,也是我们在景顺长城挖掘的第一位基金经理。杨锐文的投资风格很鲜明,也和其他成长股投资者截然不同:专注于早中期成长股的投资。杨锐文有一句出圈的名言“盐碱地里种庄稼”,形容当家都专注在成熟期的龙头股投资时,他却一直专注在少有人问津的早中期成长股。

图表:基金经理职业生涯曲线

杨锐文告诉我们,自己偏好投资早中期成长股,和过去的经历密切相关。2008年入行2,杨锐文看到了一批经典成长股从2007到2014年长达8年的杀估值过程,以某房地产龙头为例,其利润过去13年增长了7.5倍,但股价只比2007年高点涨了37%;再看某保险行业龙头,利润在过去13年增长了8.5倍,股价只比2007年高点涨了8%。从这些案例中看到,要赚取盈利增长的钱,有一个重要前提:估值不能下移。事实上,一旦企业进入了成熟阶段,是很可能出现杀估值的过程。

图表:景顺长城优选历年收益

打开杨锐文的组合,会发现家耳熟能详的白马股偏少,许多都是出于未成熟阶段的早中期成长股,这些公司通常有各种偏见,认知也比较朦胧,甚至护城河也没有那么鲜明。然而,历史上杨锐文投资这类公司的胜率很高,经常能提前挖掘到一批处在早中期阶段的成长股。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有两个原因:

1)杨锐文特别善于对管理层的判断,在研究公司的时候,看重和人有关的各种细节。杨锐文曾经说过,许多人会关注公司的ROE,他更希望追寻ROE的本源,公司的ROE是由人创造出来的。杨锐文的纠错机制,并不是来自一个季度公司的业绩如何,也不是股价短期下跌了多少,而是公司的发展轨迹,是否符合当初的设想;

2)投资符合未来趋势的产业。杨锐文曾经做过一个归因分析,发现2008年以来,美股牛市中成长股显著跑赢价值股,中小市值企业跑赢市值企业,这背后的根源是整个全球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代表全要素生产率的各种科技股都进入了轰轰烈烈的牛市。杨锐文的投资组合,永远是不断面向未来的。

从投资风格上看,杨锐文并非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他也不会右侧加仓强趋势的成长股,那么杨锐文如何对中早期成长股进行定价呢?杨锐文会从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进行定价,有些企业具有很强的进化能力,能够突破第一层生命周期的瓶颈,而有些企业的组织架构没有进化,一旦增长失速,就会暴露各种问题。此外,作为一名“调研狂魔”,杨锐文过去花了量时间研究公司后,也逐渐建立了产业链的认知能力。一旦整个产业链出现什么变化,杨锐文能迅速反应到对哪些公司中长期增长产生帮助,研究的效率在过去几年也在幅提高。和许多人不同,杨锐文对企业的定价能力从来不会基于高频数据,而是在认定生命周期价值后,进行长期持有。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杨锐文说过一句话:“研究是一场探寻真相的旅行。”这句话也从侧面反映了杨锐文的投资“世界观”。一方面,他非常求真,在研究上体现了极其客观的心态。另一方面,他的投资如同旅行一样,需要花很多时间陪伴企业成长。杨锐文买的比分人都早,就源于他对这些企业的认知能力足够强,并且拥有足够耐心去等待企业的成长。这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也正是因为长期的坚持,杨锐文构建了他在成长股投资领域极好的口碑和独特的壁垒。

詹成:

投资风格:注重产业趋势的均衡成长

景顺长城有一批2010年入职的“黄金一代”,这一批基金经理正处在当打之年,又在景顺长城的投研文化下熏陶了超过10年,许多都成长为明星基金经理,包括杨锐文、鲍无可,而詹成也是2010年入职景顺长城的“黄金一代”。

图表:基金经理职业生涯曲线

詹成的投资理念可以用一句话概况:顺产业发展趋势,布能长的企业。詹成认为,3-5年产业趋势发生变化的概率变,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模式等都属于长变量,不太会在短期改变。产业趋势很少随着市场涨跌变化,而是和的资源禀赋、全球竞争格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息息相关,詹成把产业趋势看做确定性的方向。

图表:景顺长城品质投资历年收益

我们曾经和詹成做过一次访谈,在那次访谈中,他提到A股市场只有三种收益来源。第一种,赚企业价值创造的钱,作为企业的小股东,分享企业创造价值过程中的股权价值增长。第二种,赚博弈的钱,也是A股市场比港股更常见的赚钱方式,不在意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只是认为有其他人以更高的价格买走你手里的股权。詹成认为,如果研究基本面不好的企业,只想赚“预期差”的钱,那么本质也是在做博弈。第三种,赚流动性的钱,在流动性宽松的时候,赚估值提升的钱。

詹成的投资初衷,就是要赚价值创造的钱。他在挑选公司时主要看重三个要素:商业模式、基本面的可性、管理层。

第一层:充分理解股票背后的商业模式。詹成认为,买股票不是判断能不能涨,而是要找到持续赚取真金白银的商业模式。

第二层,企业的成长性要可可验证。詹成会花很多精力去调研企业的上下游以及竞争对手,对企业的基本面进行交叉验证,如果一个企业无法验证,那么詹成概率就会放弃。如果一个企业管理层给出的指引很乐观,但上下游验证不匹配,詹成也会放弃。

第三层,管理层是否优秀。詹成发现,同一个行业的两个公司,在经过了5年10年的成长后,会从相似的市值变成天差地别,这里面差异的来源就是管理层。优秀的管理层能带领团队更快超越竞争对手。

詹成曾经给我们举过一个光伏企业的例子,他持仓最久的并非某A股光伏设备类龙头,而是一家港股的光伏玻璃公司。从商业模式看,设备类公司会面临来自技术进步的威胁,每年要维持量的资本开支,需要不断融资来巩固壁垒。而光伏玻璃的技术变化不,比拼的是规模效应和管理能力,龙头公司的壁垒很深,甚至通过主动降价阻止新进入者无法赚钱。显然,光伏玻璃的商业模式对龙头企业更好。

和许多成长股基金经理不同,詹成入行的时候虽然从科技入手,但覆盖过不同商业模式的行业,包括地产、轻工、医药、建材、旅游等等,这也导致詹成的投资组合比其他科技选手更分散。詹成强调相对均衡的组合,即便再看好的公司一般也不太会超过5%,最看好的行业不超过20%。詹成告诉我,分散并不代表研究不深入,而是通过降低波动率给持有人更好体验。

看重产业趋势、注重商业模式、估值不过度包容、不单一行业,詹成就是那个有些不太一样的成长股选手。

李进:

投资风格:攻守兼备,能力圈广

作为景顺长城科技军团的“新人”,李进此前已经是资产管理行业的明星中生代基金经理,拿过证券时报颁发的“三年持续回报平衡混合型明星基金”等奖,过往业绩出色。

和景顺长城其他几位科技成长股基金经理类似,李进的投资与市面上分成长股基金经理不同,其中一个最鲜明的特点是“攻守兼备”,属于少数防守能力很强的成长股基金经理。我们都知道的一句投资古话:盈亏同源。收益通常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一个人进攻能力很强,那么概率防守能力不强,波动性很。李进过去管理的基金,熊市亏损少,牛市超额收益高,不同市场风格特征下,都能获得超额收益。李进管理的宝盈鸿利收益为例,截至2021年5月15日,该基金过去四年(基本涵盖李进的任职期)业绩在169只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3(排名来源:银河证券)。

数据来源:定期报告,Wind

那么李进是如何控波动和回撤的呢?李进主要有5个方法:

1)控制单一行业的占比,历史上看李进投资的行业较多,长期超配的机械设备和医药生物也只占到15%左右的组合仓位。其他行业的历史平均持仓都低于10%,而在家关注度不高的国防军工、建筑材料、通信、建筑装饰等行业,李进也有涉猎;

2)保持各个核心风险因子的低相关性,在选股层面,优先考虑个股面对的风险以及风险收益比,组合构建时强调因子之间的弱相关性;

3)选择业绩持续优秀的公司,努力寻找能够穿越周期的公司;

4)注重组合进攻性和防守性的有效统一,通过防守较强的公司对此系统性风险;

5)考虑市场估值水平以及不同时期影响市场的关键变量,在系统性风险下也会考虑仓位管理方式来降低风险。比如说,李进管理的宝盈鸿利收益基金在2018年2季度开始,就把仓位降低到了70%左右,到了2019年1季度才把仓位提高到了80%左右,通过仓位管理控制了2018年的回撤。

另一个和景顺长城其他几位科技成长股基金经理类似的地方是,李进在投资上也很重视时代背景。他曾经说过,任何一个中长期的牛股都是特定时代背景之下产业变现的一个缩影,在投资的过程中,不仅要埋头苦干,更重要的是抬头看天。李进会经常停下来思考,自己所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那么未来时代的长期机会在哪里呢?李进曾经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达对于高端制造业机会的看好。具体落实到四个方向:电动车、光伏、高端制造、军工。

1)电动车:2021年前五个月国内电动车销量渗透率达到了8.9%,单月渗透率达到了10.6%,第一次突破10%临界点。欧洲的单月渗透率已经接近20%的水平。无论国内还是海外都进入了一个加速放量的阶段;

2)光伏:平价上网新周期带来非常好的中长期投资机会。过去10年,光伏的度电下降了87%,未来依然有比较的成本下降空间,再结合各国都在推进的碳中和,目前光伏在全球发电结构占比只有2.7%,未来会成为能源的新主力军;

3)高端制造:在一些高端领域的国产化率还比较低,而且这些领域的下游也在出现企业市场份额提升的过程。比如说新能源设备领域,会伴随着行业的加速成长而增长;再比如说半导体设备中,龙头企业的2020年资本开支同比增长了200%,对应的需求端增长很快;

4)军工:一批军工龙头企业的现金流有明显改善,产业链的需求比较旺盛,订单也比较饱满,未来5年军工板块的机会都会比较不错。

周寒颖:

投资风格:挖掘带到社会效率提升的资产

周寒颖,已经具有15年证券从业经验了,从2016年6月开始就一直在景顺长城担任国际投资的基金经理,可以说周寒颖对于港股市场的研究和投资,有着分人不具备的经验。

周寒颖的投资理念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洞悉业务本质,给出合理的证券定价。”周寒颖认为,在分析公司的投资价值时,先要对其产业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规模有清晰的前瞻性判断。一个好的产业发展,需要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并且认清推动行业发展的本质,再从中去选择相应的公司。

她曾经以实体超市、社区团购、和线上互联网渠道为例,虽然形态不同,他们的本质都是一种渠道的通路,那么就是比拼成本和效率。理解的商业模式本质后,还需要了解不同形态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些属于衰退阶段,有些属于早期阶段,也有一些属于快速发展阶段。个人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理解、公司竞争力的判断甚至个人信仰的体现,都会导致投资人的证券定价能力差异化。

作为港股市场的投资专家,周寒颖对“新经济”的理解更广义一些,她眼中的“新经济”并不限在新兴的科技或者互联网产业,而是代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从全要素投资产出看,原来经济的增长更依赖投资的增加,今天的经济增长更依赖效率和生产力的提高。这种效率提升不仅存在于新兴产业,也存在于传统行业。

那么如何提高全要素的生产效率呢?周寒颖认为,数字经济是一个比较确定的趋势,她的投资主线,也以数字化为主,再结合低碳化、国产化、老龄化,寻找到维度下的十二个细分行业:新零售、新国货、现代服务业、数字化内容消费、网络安全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半导体及电子等科技硬件、电动车、光伏/储能、智能制造、创新药/医疗器械、财富管理。

我们看到,周寒颖的行业划分不再是传统的消费、医药、科技等,而是更契合经济的发展趋势。比如说,她的新零售既对应了互联网渠道特征的电商,也包含了传统零售叠加数字化的社区团购,甚至还包含了新的数字化渠道出现,带来的新品牌。周寒颖以零售的数字化为例,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线下3.0的数字化阶段,是人、货、场全渠道100%的数字化,以数字化资产打通了中下游,聚合起以往割裂的生产分销、零售环节,回归以人为中心,化解零售行业长期存在的供需错配、库存积压的风险。

周寒颖投资的科技产业,不是表面带“科技”两个字的公司,而是从本质上通过科技提高效率,实现更好盈利增长的公司。这些公司不仅仅分布TMT行业,也在各种传统行业。我们也发现,周寒颖偏好从确定性的产业趋势方向入手做投资,不是完全的自下而上做成长股选择。她非常强调站在更长的时间视角和更高的产业格去寻找投资机会。即便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禀赋,会走不一样的道路,但是周寒颖通过对比美国和日本的发展经验,依然能找到未来经济发展的范式。

董晗:

投资风格:理解周期的成长股选手

董晗是一名不太一样的科技成长股基金经理,他的不同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董晗是市场上极少数的股债双金牛基金经理。此前他在国投时,管理的国投美丽,荣获金牛基金、金基金、明星基金等奖;而他管理的二级债基,也在2018到2020年连续3年获得金牛基金和明星基金奖。可以说,董晗在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领域都做到了优秀。

其次,董晗刚入行并不是看成长性行业,而是从钢铁、有色这类周期性行业入手,看过了周期股后再去看成长股,这让董晗的投资领域比较全面,善于把握一些有周期特征的科技成长股,并且通过均衡的行业配置平滑组合的波动性。

最后,董晗是从绝对收益入手做投资的。绝对收益对于产品的回撤和持有人体验有很高的要求。即便之后开始管理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产品,董晗也有一颗“追求绝对收益的心”,他看重对组合波动的控制,即便80%的精力配置在科技行业,也会花20%的精力在消费领域。

我们也曾经听过董晗的一次公开演讲,分享了他对于半导体行业的展望,从中能窥探到他的一些投资理念和想法。许多人会认为半导体就是一个周期性行业,董晗认为这句话既对又不对。在每一轮泡沫破灭的时候,半导体行业确实要花几年时间调整。比如说2000年第一次PC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半导体行业出现了3年的调整期;2008年金融危机时,也出现了1年时间的负增长;到了2018年的存储泡沫结束后,又出现了2年的调整阶段。在2010年之前,整个半导体确实呈现了比较强的周期性,就像一个放版的纳斯达克指数,超额收益并没有那么明显。

董晗发现,在进入了万物互联的时代后,半导体行业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包括汽车的电动化和自动化、各种联网的智能家居、各种联网的电表水表等,数据量的急剧上升会带来半导体行业进入一个更持续的成长阶段。从中我们也发现,董晗既懂行业的周期性,但也更看重产业长期的成长性,是一名理解周期的成长股选手。

我们再看另一个例子,在这一次演讲中,董晗提到了两个半导体公司既然不同的命运。即便在半导体一个巨的向上周期中,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出现同样涨幅。他提到一家全球的半导体零头,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过去5年的涨幅只有90%度。而另一家几年前市占率只有个位数的挑战者,过去5年股价涨幅30倍,而且几年前都还处在亏损的状态。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态,是这家挑战者公司在制造环节新的分工模式和产品架构上,更加符合物联网的技术路径。董晗认为,基金经理并不需要完整抓在30倍的涨幅,而是在看到挑战者股价上涨后,去研究产品性能和挖掘上游代工企业的排产数据,就能抓在第二波确定性的10倍涨幅。从这个案例分享中,我们也能看到董晗寻找成长股的特点,他并不是只买静态的龙头,也不是刻舟求剑看财务数据,而是从动态的数据中去投资属于未来的企业。

学物理出身的董晗非常看重投资中的“第一性原理”,而关于他自己的内驱力,董晗说是:“对世界充满好奇感,是自己投资、研究最的驱动力。”确实,董晗一直在用他的好奇心,探索未知的世界,并从中找到属于未来的投资机会。

蕲春seo推广哪家厉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