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王财经网

壳裁员真相共同富裕,数据怎么说|朱云来贝壳裁

大众王财经网 0

壳裁员真相共同富裕,数据怎么说|朱云来贝壳裁

入选全国知识付费经济类四强

金融四十人论坛

10月16日,下称 " 贝壳 ")裁员相关消息持续发酵。贝壳官方称,《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 同富 裕》。文章指出了促进共同富裕的原则和总的思路。

如何理解当前系统提出的“共同富裕”?

金融专业人士朱云来近日指出," 因为行业环境发生较变化,系统地提出共同富裕这个话题,对上海地区金融等分业务进行调整。"不过据《财经》记者了解,这一直符合我们的发展原则,除上海外,我们就应该更有所关注。

《扎实推动 共 同 富裕》指出,裁员在杭州、成都、厦门等地均正发生。牵涉的业务门也不仅限于金融,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而是广义的各后台支持门。综合财报信息和采访所得,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过去一年里,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那么,贝壳不但扩张了门店和经纪人数量,市场初次分配怎么形成?“现在有的根本不是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也新招募了不少保障交易服务质量和负责品质管理职能的员工。作为房产交易服务平台,怎么能进行市场化配置呢?市场机制就得把价格放开。价格放开不等于不管,贝壳由链家网升级而来。2020 年 8 月 14 日,这里边还有一个平衡的问题,经济最基本的就是效率和公平的平衡。”朱云来说。

他指出,其实还有两个字,就是激励,公平也需要激励。不激励的话,所有公平都是锅饭。反过来激励多少合适呢?致富也好、分配也好,还得要讲一个规则,按照市场允许的规则进行分配。

“当前讨论可能最有益的就是首先指明一个方向,共同富裕、基本公平是原则。”朱云来说。

图/视觉

浅谈共同富裕

文 | 朱云来

我们过去从来没有怀疑过共同富裕这个主题,一直认为我们的目标就是共同富裕,实际走的方向也是共同富裕,至于先富一点、后富一点,这是根据实际情况的调整,但家对于共同富裕这个目标是一直没有怀疑的。

为什么现在这个话题一下子触动了这么多人的心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1848年提出来的,当时正值工业,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远多于当下。当前家对共同富裕的关心往往更宏观,考虑这么一个系统,财富应该怎么分合适?

下面来看看共同富裕与宏观经济怎么联系?怎么接上轨?我主要是依据统计的数据,把这个问题放在数据体系整体里面考虑,从历史的角度去看,给家提供一点系统化的思考。

下图是居民人均收入的统计,至少是从1978年开始就有数据。根据统计的框架,分成城镇平均收入和乡村平均收入,再根据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做加权平均就可以得出居民人均收入。2020年老百姓的平均收入是一年3.2万元。

图1 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与分布

把收入数据和财富联结起来看,1978年人均收入171元钱,增长到2020年3.2万元,年均增长13.3%,当然这是名义增速,没有考虑价格增长因素。所以看上去42年间涨了188倍,其实可能没有那么多。根据现在每年居民生活来看,体说平均收入3万,平均的消费是2万,平均的结余就是1万,全国老百姓一年就是14万亿。

刚才说到收入的积累,下面再拿收入跟产值相比,产值本质上也是收入,我也用名义数值比较一下。总产值有100万亿,但是老百姓的收入统计人均3万多,14亿人约是42万亿,那么100万亿中还有60万亿去哪了?我们刚才说财富问题、共同富裕,什么是财富?财富到哪儿去了?我们创造了多少?我们顺着这个方向继续讨论。

图2 居民总收入及占产值比时图

居民收入占GDP的比值最早可能追溯到1956年,早期比较高可能超过60%,最低在2012年前后降到了40%,随后又有一些恢复,这是一个的分配格。统计还公布了居民的分组收入,可以推算基尼系数。不论是统计公布的,还是我们推算的基尼系数,算出来都在0.4—0.5之间。基尼系数是什么意思?如果是绝对公平,基尼系数是0,如果极不公平,则是1。什么叫极不公平呢?比如说国王一个人就拥有全国的所有财产,那就是1。0和1中间是什么意思?我理解相当于是普通人群组比平均分配时少收入的那分比例,也是极高收入人群比平均分配时多收入分的比重。

图3 基尼系数时图

如果这个解释是对的,平常我们说的基尼系数0.4以上就值得关注。我能找到全国五等分的数据,以及居民各自分成20%的五个等分,计算出各自的平均收入,这样的话我们就也能粗略估算出基尼系数。图中红色的线可以追溯到1978年,主要是统计自己公布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在1978年的时候0.2,到2003年上升超过0.45的水平,然后上下波动。与同期美国基尼系数比较,我们之前是低于美国,2003年以后超过它,后来又有所回落。

如果用统计公布的全国五等分数据做一个类似的计算,结果算出来只有0.39。这个怎么解释呢?因为调查的人群分组太粗了,全国五等分每组对应人群有2亿多,用这样充分摊薄的组均收入再来计算基尼系数,就略低于0.4了。分组越粗算出来的结果越平均。

如果再把区分开,就是图上的五分十组,会比刚才算的基尼系数更高了,这两个基尼系数可能反映了差别,差距就从0.394提到0.413。因为城镇10%收入人群、最低的10% 也给了数据,再把这两组加上,等于说我又增加了一个颗粒度。精细程度更高了,基尼系数会更高一些。这个是对的。每一个组分相对收入不一样,分组越细显示收入差距越来越。城市里边分了五等分、农村分了五等分,加起来就是十个组的数据。

我还利用了统计年鉴中资金流量表的住户可支配收入数据,它统计了一年全社会资金变化,给出了一个全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宏观统计,2018年是54万亿元。如果把这个总收入与上文居民抽样调查收入作对比,就是刚才说的14亿人3万收入,算出来是42万亿收入,也就是说调查收入可能少算了一块,或是说可能有一个相对高收入的阶层拿走了这分收入。比如胡润财富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有1500万人左右的家庭资产在600万以上(501万户*3人/户),这些人数相对少,但是相对占有的收入金额。要把这分考虑进去,才是居民总收入。以上初步的分析,仅供参考。

上面只是在探讨方,计算结果家可以一起来讨论验证。如果没有很多交叉验证的话,也很难说一个发现是不是能够反映真实情况。基尼系数是包括了很多方面收入差异的。进一步展开分析,一个角度是收入差异。具体说,城镇平均收入是4.4万,农村的平均收入是1.7万,倍数概在2007年达到了顶峰约3.1倍,后来有所回落,到现在城市收入约是农村的2.6倍。

图4 收入差距倍时图

我们追求城市化,希望老百姓高收入,但是城市化本质上要看有没有足够的产业支撑?产业是否需要吸收这么多劳动力,或者说产业真正地创造价值、创造收入的能力是多少?让农民进到城里,城里的消费成本就是2.7万元/年,在农村的消费成本是1.4万元,差了近1倍。如果从生活的角度来讲,一个人在农村的生活成本要远低于在城市里边的生活成本,是1:2的关系。从收入上看好像是低收入,但其实从生活的角度来讲,在农村的生活成本也低。

而按登记注册类型来看分城镇就业分类,有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约1.7亿人,占全国人口12%多一些,工资总额约15万亿,占全国居民薪酬收入的32%左右。上市公司的雇员,近3000万人,占了就业人员的4%,总薪酬将近5万亿,占了全国居民薪酬收入的9%左右。另外还有地区的差异,因为有系统的各个区的统计。同理,根据这个分布也可计算一个区域的基尼系数。总体看,基尼系数是一个非常普适的分析方法,能对各种不均匀的分布,作出很好的总结。

图5 行业收入差距:以城镇非私就业为例

如果说上述那些收入是分配的起点,下图我们计算的权益就是分配的终点,是收入差异多年连续累计的结果。经济最重要的统计表格之一是资产负债表,并分成几门列示:包括住户门、企业门(金融、实业)、门等。从权益角度来讲,以参与经济的实体活动单位为基准,计算到底积累多少钱,包括卖了多少东西、付出多少工资等,最后剩下多少利润,这些利润积累就变成权益。通过权益,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各门累计分配占比情况:住户门、包括工薪阶层,也包括分小微企业能分配多少;而实业里面又分成了国企和非国企。

图6 分经济门的权益:比例时图

为什么把企业分成国企和非国企呢?企业毕竟是企业所有者拥有的,有可能是国企,也有可能是民企,它对于分配的意义不一样。国企的资产是代表众管理,民企则是直接已经分到个人头上了,跟我们其他的住户没什么关系了,因此也可视为极高收入人群累积的一分财富。

从1997年以来的数据来看,民企是先扩张,2007年以后又进入一个逐渐收缩的通道。金融门是不断在涨的。我注意到,社科院第一个做出了一张比较正式的资产负债表。但是他们计算的值跟我们算的有点差异,他们算出来2018年总资产是1500多万亿,我们算的是860万亿左右。这里最主要的区别是,他们有的估计使用了价值重估法,原来投资了,资产评估上去了,资产价格也上去了,表里记载的金额也改了。我们比较保守,是按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准则是不准随意重估调增资产,去年买个房子花了100万,今年房子增值了,所以我资产变成150万了?这个是不允许的。类似的,还有股权估值是否用市值计价的分歧,说这里有好几百万亿股票股权的资产,股票我们知道今天可以是6000点,明天可能是3000点了,同一个股票价格很短时间就差了一倍,所以这种参考意义有多、有多稳定?当然,这种重估反映市场的价值变动也不应该算错,但我们重视用的历史成本方法也应是一个参考。此外,有的地方他们还多包括了一些资产,比如商誉、分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所以总体上我们算出来偏低一点。

总而言之,上面我们把这些年经济发展的结果梳理得更清楚一点,然后再讲分配的问题。

现在系统地提出来了这个话题,而且这一直符合我们的发展原则,除上海外,我们就应该更有所关注。市场初次分配怎么形成?现在有的根本不是竞争性的市场机制,那怎么能进行市场化配置呢?市场机制就得把价格放开。价格放开不等于不管,贝壳由链家网升级而来。2020 年 8 月 14 日,这里边还有一个平衡的问题,经济最基本的就是效率和公平的平衡。

其实还有两个字,就是激励,公平也需要激励。不激励的话,所有公平都是锅饭,最后是三个和尚没水吃。反过来激励多少合适呢?激励又是怎么形成的?致富也好、分配也好,还得要讲一个规则,按照市场允许的规则进行分配。

刚才专家们讲的劳动、分配,按劳分配为主,我特别赞同,资本要区别对待。的现实,对多数老百姓来讲什么是资本?每人每年的那1万块钱,你说这是不是资本?这个资本有过去咱们说的那种资本罪恶吗?就是吃俭用累计起来的钱嘛。有资本才能投入为经济未来发展提供动力,这些是好的,也是必须的。系统性的概念,我们可能都得需要重新认真地梳理一下,我觉得这个问题肯定不是一下能讨论清楚的。至少先把这个基本情况是什么样,它跟经济的关系是什么,它的效果是多少、它的规模是多,要做一个系统性、数量性的分析,然后再讨论,过程中逐步形成共识。

因此,当前讨论可能最有益的就是首先指明一个方向,共同富裕、基本公平是原则。当然不是说这个过程中就不讨论效率的问题、激励的问题,对已经形成的社会问题如何重新调整也值得讨论。比如说,人均年收入就3万元,盖了这么多房子,竣工成本价是每平方米3000元,结果卖出去的销售价是每平方米1万元。如果本来收入就很低了,还要花成本三倍的钱购房,然后一年节下来的钱才够买1平方米。这实际又搞了一轮对买房人很不公平的再分配,并形成了一个逆向选择的概念,就是在自然竞价系统中,买得起的人可能是房子已足够住的人,而需要房子的人却根本买不起,或是可能需要花去30年、40年的储蓄才可以(按城镇人均建筑面积39.8平方米计算)。所以就变成了一个畸形的市场,房子面积盖得多到一塌糊涂,却已经不好卖出去,而这时还来买的人呢,很多都是借了银行的钱买,希望借杠杆放可能已很薄的获利空间了。银行为什么要支撑这样的投机需求?为什么不可以重新再平衡?按照市场供需核价,按照合理良性的市场应该得多少来重组,把这个市场重新理平,这样的话,让老百姓都可以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共同往前走。比起投资房子,实际上更需要投资的是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包括养老、医疗、教育、育儿等等。

我上次做了一个养老模型,其实从22岁开始工作,每年存6000元,到60岁退休的时候就可能有一个80多万元的养老基金,存放于个人账户,可以供退休以后20年的生活(每年存6000元,工作38年共积累22.8万,占全工作收入的12%左右,通过合理投资的复利效果,最终累积养老基金可达82.5万,相当于全工作收入的42%。而60岁时这82.5万的基金,又能支持退休后20年消费,总消费金额超过140万。多出来的约60万消费,是因为每年支付生活用度后的剩余资金仍在投资、获得复利收益)。

在通胀可控,投资收益稳定的前提条件下,家工作时只需花累计收入的一分,就可支持自己的养老。

同理,你可以把医疗保险、教育、育儿的费用都考虑进去,这都是现在社会最关心的。如果通过更合理有效储蓄投资,使得家对这些东西没那么担心了,这个社会也就好办多了,可能关于共同富裕问题的讨论激烈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入选全国知识付费读书类第一

两岁女儿起名字叫什么比较好

在广州买古董戒指去哪

左长中字画值多少钱

翡翠原石油性怎么判断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标签:朱云来 基尼系数 朱云 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