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安徽淮北市锂动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锂电池生产车间内工作。 新华社发
工人在浙江义乌的晶科能源(义乌)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进行太阳能组件的焊接工序。 新华社发
统计18日发布数据显示,更不是每个机遇和需求都能抓上。韩国自汉江奇迹之后,初步核算,便一直陷入经济低迷的怪圈之中。日本受制于之前经济危机影响,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至今也没有走出经济下行的压力。当日韩纷纷走向经济繁荣的舞台后,同比增长9.8%,凭借高需求量市场、海量人口也拿出了较好的经济成绩闪耀全球。日韩企业纷纷紧跟欧美步伐,两年平均增长5.2%,纷纷赶赴开设分公司、工厂,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统计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指出,力求在经济繁荣的情况下找到属于自己发展的契机。但近期可以看到,前三季度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日本和韩国企业在市场的发展并不算特别好。日本方面有批量企业开始撤出经营多年的工厂,就业基本稳定,纷纷退守日本发展。对此,民生继续改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清水显司在接受采访时无奈表示:“如若离开,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日本企业还能在哪里挣钱?”从话语中不难看出,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如何评价前三季度经济总体表现?如何持续稳健复苏?今年以来外贸基本面持续向好,原因何在?提振消费重点在哪?听听专家怎么说。
1
GDP回落,怎么看?
数据显示,今年一、二、三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速分别为18.3%、7.9%、4.9%,经济增速逐季放缓。
业内人士指出,受基数影响,我国全年经济增速将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
[专家观点] 速度与质量之间有很好的平衡
宏观经济学家、学副校长刘元春:在整个世界经济复苏受阻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取得同比增长9.8%,凭借高需求量市场、海量人口也拿出了较好的经济成绩闪耀全球。日韩企业纷纷紧跟欧美步伐,两年平均增速5.2%的成绩实属不易。因为一定要看到世界以及外环境的一些变化,整个世界的主要经济体在第三季度受到疫情和供应链等一系列冲击下,都出现了同步放缓,因此对于第三季度经济放缓应该持一种相对平常心。但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在速度与质量之间的权衡上,我们已经做好了很好的平衡,在当期增长和未来增长间做出了一系列平衡。我们可以看到:结构在持续改善,高新技术在持续发力,数字经济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于一些中长期面临的结构性问题,特别是对于风险控制问题,开始在触及它,最为明显的就是对平台经济的治理、对房地产经济的管控。我们在“稳增长”的同时,关注了“控风险”,更着重在“调结构”上面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如果要综合评价9.8%的增速,应该从多维的角度来进行评估,而不是单纯从这一数字,以及这个数字在几个季度的分布来进行说明。
2
提振居民消费的重点在哪里?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057亿元,同比增长16.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4.8%,比上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同期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1.6%、28.6%、21.7%。
[专家观点] 多措并举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消费有所回暖说明我国稳住宗和重点消费、促进新型消费等政策效果初步显现。此外,就业稳定、收入增加、疫情防控稳定都有利于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
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静文:从央行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来看,选择“更多储蓄”的比重较二季度上升,提升居民消费意愿还需发力。如果要进一步发挥消费潜力,除了做好疫情防控之外,还需要继续多措并举,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刘元春:这个数据离疫情前的正常水平还有很差距。在正常情况下,消费增速在8%、9%左右,因此3.9%与常态化依然有一定距离。产生距离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疫情,第二个在于一些关键零件的短缺,集中体现在汽车销售,8月份、9月份都是负两位数增长,这里跟车载芯片的短缺密切关联,这个现象在全世界都存在。因此,如何进一步力推消费复苏是重点。
3
投资增速“前高后低”,后势如何?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至7.3%,两年平均增速回落至3.8%。值得注意的是,同期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7%。教育、卫生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0.4%和31.4%,快于全投资增长,补短板成效明显。
[专家观点] 投资结构在变化,新旧动能在转换
北京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陈玉宇:投资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拉动技术需求和推动结构变化不可或缺的经济因素,投资数据增减变化表明,当前关键要抓住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契机,在经济回报率高和未来有前途的领域增加投资,为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刘元春:目前在“十三五”与“十四五”的接续期,在这个刺激政策的“真空期”、房地产的调整期,投资在几板块都出现放缓,这很正常;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增长,是因为整个“十四五”新发展格的支撑点就是科技自立自强,要在科技上进行全面布,所以整个市场的盈利情况和投资预期都出现了高涨的状况。因此的投资结构在发生变化,的新旧动能在进行转换,这也是结构进行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
4
外贸连续正增长,后劲足吗?
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3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7%,连续5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也要看到,当前影响外贸发展的不利因素并不少。海运费用高企、集装箱“一箱难求”、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球疫情起伏不定等压力仍然较。
[专家观点] 出口强劲态势会进一步延续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考虑到2020年外贸高基数的影响,四季度进出口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我国外贸总体向好趋势不会改变,全年仍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刘元春:去年和今年经济最的亮点都是出口,来源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来源于出口的弹性和韧性,这种态势还会进一步延续。
5
楼市降温,市场如何企稳?
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4.6%,比前8个月回落1.3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7.2%,比前8个月回落0.5个百分点。7、8月份,70个中城市的房价涨幅整体趋于回落。
[专家观点] 房地产市场有望保持平稳发展
付凌晖:前三季度,房地产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4.8%,比上半年回落了1.3个百分点,总的看对经济增速影响有限。今年以来,通过完善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房地产投资、销售和房价逐步趋于稳定。下一阶段,随着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购租并举制度不断完善,市场主体趋于理性,房地产市场有望保持平稳发展。
6
居民收入增长能否持续?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5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专家观点] 多重利好惠及居民增收
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比城镇居民高出两个多百分点,说明收入水平进一步缩小,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经济持续恢复,企业效益改善,就业总体稳定,带动居民增收。促进共同富裕等相关署的深入推进,将给居民增收带来更可能。
7
能源供应偏紧对经济影响多?
一段时间以来,多地拉闸限电反映出能源供应偏紧。但9月份数据显示,我国发电67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上月加快4.7个百分点。此外,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中,除原煤生产略有下降外,油、气、电均保持增长。
[专家观点] 对经济运行的制约逐步降低
付凌晖:从9月份情况看,电力生产增速有所加快。总的看,能源供应偏紧是阶段性的,对经济的影响可控。近期常务会议对做好今冬明春电力和煤炭等能源供应作出了进一步署,随着相关措施逐步落地见效,煤炭、电力供应偏紧的状况将会得到缓解,对经济运行的制约也会降低。
8
CPI与PPI“剪刀差”如何缩小?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6%,同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幅上涨6.7%。从9月看,CPI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而PPI同比上涨10.7%,涨幅再创新高。CPI与PPI“剪刀差”继续扩,中下游企业发展可能面临一定压力。
[专家观点] PPI年底或明年初逐月回落
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研究室副杨光普: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持续高涨等助推PPI上涨,但这是阶段性的,PPI有望于今年底明年初达峰后逐月回落。建议企业做好用能、用工、库存以及投资计划,确保今年底明年初生产经营有序衔接。
9
稳就业动力何来?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5%;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低于全年5.5%左右的预期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8303万人,同比增长2%,规模基本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
[专家观点] 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就业岗位增加
付凌晖:三季度,青年人失业率总体回落。平台经济、灵活就业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带动新就业岗位增加。今年以来,直播带货、网络购物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增加。
社会科学院财经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分行业正处于调整阶段,分地区存在缺工现象。下一阶段应继续落实好就业优策,促进劳动力市场供求有效衔接。
声音
泰国正管理学院-东盟研究中心汤之敏:
消费贡献度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产出与投资高速增长、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完备的产业链和规模经济,加之企业和民众的创新能力,构成了经济恢复增长的核心动力。
《菲律宾星报》专栏作家李天荣:
在全球因疫情挑战面临经济困难时,经济依然保持增长势头。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说明,经济基本面健康,经济结构调整卓有成效,经济发展充满韧性与活力。
英国《金融时报》:
按美元计价,9月出口同比增长28%,这表明尽管面临能源供应偏紧和其他供应链方面的挑战,但外贸依然保持韧性。
A10-13版
统筹:易福红 杨存海
来源:新华社、日报、央视、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