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溟 经济学博士、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
受国内疫情汛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完成的行业GDP约为23418.47亿美元,我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活动的供需侧均有不同程度的走弱,约是我国制造业规模的60.77%;日本制造业完成的行业GDP约为10279.67亿美元,产出和各类订单指数有较回落,约为我国制造业规模的26.67%。之后是德国(约为6782.92亿美元,就业市场压力仍较,排第四名),亟待宏观政策的精准有效支持和跨周期调节。
统计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约为4067.56亿美元,8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50.1%,排第五名),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印度(约3399.83亿美元,为2020年2月新冠疫情冲击以来最低,排第六名),显示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放缓。值得注意的是市场需求持续走弱,意利(约2804.36亿美元,订单类指数全面回落,排第七名),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至49.6%、46.7%和48.3%,均降至临界点以下。此外,有调查企业反映受疫情汛情等因素影响,原材料供应及产品交付不畅,生产周期延长,新接订单因此减少。
另外,小型企业景气水平持续偏低,小型企业PMI虽然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但仍处于48.2%的低位且已连续4个月低于临界点,说明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仍较。不过,企业对未来市场的预期仍较乐观,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5%,持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9个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分受访企业反映随着疫情汛情影响逐步消退,生产经营将很快恢复常态。
更为严峻的是,7月官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跌5.8个百分点至47.5%,是2020年3月份以来首次降至临界点以下。受本月建筑业生产活动有所加快影响,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涨3个百分点至60.5%,重返高位景气区间,其中以室外作业为主的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幅上升6.4个百分点至60.8%,建筑业新签订合同量和企业用工有所增加,新订单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但是,考虑到财政政策总体基调转为强调“跨周期”、“统筹今明两年”以及继续坚持房地产行业“房住不炒”定位,我们预期财政政策开始考虑为明年保留节奏、力度和空间,下半年基建与地产难以进一步发力。
受多多点疫情拖累,服务业景气水平幅回落。8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跌7.3个百分点至45.2%,年内首次降至荣枯平衡线以下。分行业来看,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租赁及商务服务、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文化体育娱乐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均降至临界点以下,业务总量明显减少。不过,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3%,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企业在此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及中秋、国庆假日临近的情况下对服务业市场恢复较为乐观。
我们认为,此前服务业的快速恢复是建立在疫情影响较低、居民消费倾向快速修复到接近于2019年同期水平等前提上的。近期,全国分地区出现多点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服务业恢复向好的态势有可能再度受到疫情防控要求和经济活动边际收紧的扰动,消费的改善幅度有可能受到消费倾向不再进一步修复上行的制约。
8月份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分别环比持平、下降1.5个百分点和回落1.1个百分点至49.6%、50.6%和46.4%,显示用工需求的增长有所放慢甚至有所回落。此前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822万人,实现全年1100万人新增就业目标任务的74.7%,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虽然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至5.1%,但仍低于2020年同期的5.7%和2019年的5.3%。此外,外出农民工就业保持总体稳定。二季度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8亿人,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7月份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为4.7%,与6月持平。
不过,7月份16-24岁人口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6.2%,相比6月幅提高0.8个百分点,为统计2月定期公布该年龄层失业数据以来的记录。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909万人,相比2020年增加35万人,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下降,求职面试都受到一定限制。考虑到高校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疫情之下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值得引起重视。
我们认为,必须认识到我国宏观经济在短期内仍将面临较的就业压力,在疫情影响之外主要还因为若干结构性因素叠加影响,如:从注重规模和速度的增长迈向高质量、高效率发展,必然伴随着行业动态调整,特别是分去产能、去库存行业就业需求走弱,带来就业岗位减少;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可能导致就业需求弹性下降,即每一个百分点的GDP增长带来的劳动就业增长放缓;主要出口国需求疲软或波动导致就业拉动作用有限;中小企业运营压力加;已实现从高等教育众化到普及化阶段的跨越并已建成世界上最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创新高,等等。
在7月30日会议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要统筹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和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
我们认为,此前4月会议中“不急转弯”或“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的措辞不再提及,表明决策层将继续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下半年政策幅转向收紧抑或宽松的概率均较低。
我们预计,下半年地方债加国债净融资额有望超过去年的4.4万亿规模,四季度专项债新增发行规模可能将近万亿,并概率在2022年初形成投资。考虑到当前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就业压力等问题,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字当头、适度宽松、稳健中性、相机抉择的基本取向,坚持不搞“水漫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聚焦精准滴灌和政策支持的前瞻性有效性,加对小微企业、“三农”、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从坚持跨周期调节和保持宏观政策自主性角度考虑,货币操作和流动性管理更多还是关注数量而非价格,为进一步压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配合债融资,注重使用MLF投放等数量型工具和下调LPR的可能性不低,但MLF利率在短期内较概率不变,未来调整政策利率的可能性低于定向降准的可能性,后续利率走势估计将更多的是市场利率继续围绕政策利率波动。
值得留意的是,7月会议还提出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畅通农民工外出就业渠道,改进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者权益保障。8月16日,主持的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就业压力依然较,要继续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政策优先位置,强化责任,坚持市场主导,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在我们看来,目前学生就业难、接触务行业新增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并存,劳动力市场压力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给内需带来的扰动仍应引起关注,后续建议紧密观察与疫情相关的餐饮类、出行类等服务类、接触式、聚集性消费等消费的主要拖累项否持续加快复苏,居民收入、消费意愿和对未来预期能否保持稳定,政策重点仍应倾向于全面强化就业优策,持续扩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需求释放、完善社会保障。